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/ 通知公告 / 正文

关于组织参加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的通知

发布时间: 2025-08-11      点击量: 

各二级学院:

    根据《关于举办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的通知》精神,依据赛事要求,我校将组织举办初赛,现将赛事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
    一、大赛主题

    融创赋能  实践致新

    二、组织机构

    初赛由教务处主办,研究生院协办,政法与历史学院承办。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(以下简称组委会),由副校长冯飞龙担任主任,周喜华、王肖烨担任副主任,张波、崔丽萍、董燕、李建鹏为成员,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。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政法与历史学院,负责统筹学校赛事组织与实施工作。

    三、大赛内容

    大赛设置文史哲、经管法、教育、艺术四个组别。参赛团队要聚焦社会现实问题,结合专业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、社会实践、生产实习、志愿服务、国际交流等实践创新活动,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实践问题。(见附件1)

    四、参赛要求

    (一)参赛团队要坚持问题导向,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,在扎根社会基层、直面真实场景的过程中,以专业视角剖析社会问题、解决现实难题,推动学科专业知识在真实问题中的运用,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、提升对社会的认识、增进同人民的感情。

    (二)本次大赛面向全日制在校本科生、研究生。大赛参赛形式为团队赛,每支参赛团队由3-15名学生和1-3名指导教师组成,其中团队负责人1名(须为文科专业本科生),鼓励学生跨学科、跨专业、跨学段组队。研究生人数不超过团队成员数量的30%。每人限负责一个团队,但可同时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其他团队报名。每位指导教师至多指导2支参赛团队。

    (三)参赛团队只能选择1个符合要求的组别报名参赛,报名时以参赛团队负责人学籍所在学校作为参赛单位。已获首届大赛决赛金奖、银奖的项目,如内容基本相同并无特别创新进展,不得重复参赛。已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及以上的项目,不得参赛。

    (四)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真实、健康、合法,不得含有任何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。应在创意、想法、思路等方面具有原创性,所涉及的发明创造、专利技术、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。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者其他权利。一经发现或经权利人提出并查证,将取消其参赛资格。各学院要对参赛项目进行严格审查,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。

    五、参赛形式

    参赛项目均须提交《参赛项目报告》(附件2)、《参赛项目汇报材料》(PPT的PDF版)、参赛诚信承诺书(附件3),视项目情况可酌情提交有关支撑材料。其中《参赛项目报告》将作为评审的主要依据。《参赛项目汇报材料》 须由参赛团队独立完成并真实反映团队亲身实践过程,采用PPT、 PDF等可用于汇报展示的形式。有关支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调研报告、研究报告、论文、报道等反映项目实践过程及成果的材料。

    六、大赛赛制

    大赛采用初赛、决赛两级赛制。初赛由我校组织举办,决赛由山东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组织。

    (一)参赛报名

    2025年8月11日-9月10日,由各二级学院组织动员学生,征集参赛项目,登录大赛系统进行报名(大赛系统报名网址:https://xwk.sdu.edu.cn/操作手册见附件5)。二级学院对本学院的参赛项目进行初审,对审核通过的项目填报初赛推荐表(附件4),相关专业所在学院至少推荐10个项目,推荐表发电子邮箱,学校进行最终资格审核。

    (二)初赛(2025年10月10日之前)

    初赛由我校组织举办。初赛分为网评赛和现场赛。

    网评赛阶段组织评审专家对所有通过审核的项目进行网评,以《参赛项目报告》为主要依据,结合汇报PPT、支撑材料,对项目进行评定,网评前15个项目进入现场赛。现场赛阶段组织参赛团队使用PPT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,评审专家综合展示及答辩情况、以及网评赛评定结果进行综合评定,按照《项目评审指标体系》(附件6),以学校审核通过项目数的10%遴选推荐晋级决赛项目,推荐晋级决赛项目最多不超过8个。

    遴选结果在校内进行公示,公示无异议的推荐参加决赛。

    (三)决赛(11月)

    决赛由山东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组织。决赛分为网评赛和现场赛,现场赛在西安交通大学进行。

    网评赛阶段组织评审专家对所有晋级决赛项目进行网评,以《参赛项目报告》为主要依据,结合汇报PPT、支撑材料,对项目进行评定。根据网评结果,遴选一定比例的项目晋级现场赛。现场赛阶段组织参赛团队使用汇报材料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,评审专家综合展示及答辩情况进行评定,决出大赛奖项。

    七、奖项设置

    初赛:设置金、银、铜奖,各奖项获奖比例根据实际参赛规模确定,学校推荐参加全国决赛项目不超过8个。各学院指定一名负责教师加入赛事QQ群(群号:925342249),以便及时获取赛事资讯、进行参赛咨询等。

    决赛:大赛设置金奖(含冠军1名,亚军1名,季军1名)、银奖、铜奖、优秀奖,获奖比例视情况确定。

    八、工作要求

    (一)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,加强宣传,广泛发动,做好学生参与实践创新项目立项和竞赛准备工作,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大赛。

    (二)各二级学院要加强指导,鼓励教师对学生开展竞赛指导,做好学生参赛保障。

    (三)各二级学院应及时做好总结推广,将学生参与竞赛作为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,及时总结经验,做好实践创新成果的转化、落地、共享工作。

    联系人:田秋房

    联系电话:19591211788

    邮箱:1002046910@qq.com


    附件:1.参赛项目组别

          2.参赛项目报告

          3.参赛诚信承诺书

          4.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初赛推荐表

          5.学生系统操作手册

          6.项目评审指标体系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教务处  研究生院  政法与历史学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25年8月11日

 


  • 附件【附件.rar】已下载


上一条:关于实施中华文化优秀课程多语种数字化全球传播计划的通知

下一条:关于2024级学生选修2025-2026第一学期《大学体育Ⅲ》的通知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