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欣钰(政法与历史学院2022级实习生)
四月初的渭滨中学是粉色的,格外绚丽。课前望着窗外阳光下盛开的满路樱花,我握着粉笔的指尖终于不再发抖。走进教室听着学生们激烈的讨论,忽然想起去年夏天在十里铺中学见习时,连从学生中走过都小心翼翼的我,经四季轮回,教室场景不停切换,如今完成了从青涩到从容的蜕变,在粉笔灰与晨读声中,悄然重塑了我对教育的认知。
秋:初遇教育的轮廓
十月的风裹着凉意吹过立心楼红墙上密密麻麻的藤蔓,这是秋日难见的一抹绿,而我的心事也像这藤蔓一样,缠绕不清。随着师范专业课的增加开始觉得自己能力不足,性格内向,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。或许是王老师的一句话改变了我对自己的认知。老师说:“教育的本质,是带着不完美的自己,陪另一群不完美的生命慢慢成长。”这句话开始在我心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。
有次课间无意间望向窗外才发现藤蔓中有了鲜艳的几抹红,此时的我心生欢喜,那几抹红好似我向往为教育事业挥洒热血的决心,绚烂而热烈。我想象着自己站上讲台的模样,心中暗下决心:“自己一定要成为一名好老师!”
冬:在寒夜打磨微光
进入11月中旬,微格、试讲、说课,一个个实践任务的布置让充满寒气的冷冬多了一份活力,寂静的课堂炸开了锅。而接下来的分组、选组长、选课题,更是让班级群迎来了久违的热闹。而这次没有给我逃避的机会,大家决定选我作为这次实践作业的小组长。
第一次在通往教育事业的道路上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,关于我和教育的故事开始扎根。沮丧时,我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站在讲台上。幸运的是我们小组顺利完成任务,自此我也更加坚定要做好一名人民教师。
春:破土的阵痛与欣喜
三月的渭中,校园郁郁葱葱,樱花含苞待放,仅有的几朵玉兰也开得灿烂。我怀着憧憬的心情开始了实习生活,我的指导老师们都如春日阳光般的温暖,清晰记得高老师那和蔼的面庞,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向我传授各种班级管理方法。我和学生们共同度过每天的晨读、跑操,我的班务实习旅程和那春天的新芽一起慢慢生长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与学生之间拉近了一些距离,因此高老师给了我上班会课的机会,课前我预想了无数种可能,但站上讲台时才发现学生们都在向我微笑,此时我紧张的心情才慢慢平复。
除此之外,我的专业指导老师像一位挚友,他给我们分享零食、传授知识,不只是局限于专业内容,更是教会我们很多人生经验。我记得第一次独立授课是一个晴朗的下午,课间十分钟我提早就去调试多媒体,一切就绪,但上课期间还是出了意外。翻页笔失灵了,指导老师见状赶紧来到了讲台前给了我肯定的眼神并帮我调试,因为老师的鼓励我渐入佳境,带领学生们一起完成《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》这堂课。在下课那一刻,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,此时的我热泪盈眶,我和教育的故事长出枝叶,虽有阵痛,但更多是欣喜。学生给了我激励,而老师的引导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平稳,更扎实。
夏:成为光的瞬间
4月11日我作为实习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开启这趟研学旅程,目的地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,来回近十公里的路程,全班无一人掉队。这也是我和班级学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,我不再只是站在讲台上授课,而是走进这个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群体,去感受他们这个年纪的美好与温馨。
他们和我聊天,主动帮我减轻负担与压力,给我分享零食,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青春的面孔,我心生欢喜。经过这次研学我真正开始融入这个班级,孩子们逐渐愿意向我敞开心扉。五月中旬,高老师也再次给了我班会主题设计与讲解的机会。
今年的夏日来得格外早,五月中旬就有了蝉鸣,而教室的温度也骤然上升,学生们的激情如这温度般火热。与以往班会不同,我和学生已经有了十足的默契,课前通过各种小游戏,拉近着彼此的距离。慢慢地,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向我问好。在5月20日那天有两个孩子在楼道叫住了我,她们摊开手心,一把千纸鹤映入我的眼帘,那时感觉有一瞬间光是属于我的,而给予我这束光的是一个个可爱的孩子。

从空无一人的教室走到学生满座的课堂不知经历了多少日夜,有一天这个胆小内向的女孩也可以在讲台上与学生侃侃而谈。现在的我初入课堂,没有太多教学经验,但在四季流转之间我会在教育这片田野上深耕不辍。现在的我在每个清晨和黄昏与学生的相遇里找到了教育的答案。如果有人问我:“教育是什么?”我可以流利地回答:“教育是园丁手中的修枝剪,不是粗暴地折断生长的渴望,而是以温柔的克制引导生命向着星辰舒展。”(实习学校:宝鸡市渭滨中学 带队教师:王洁 审核:王洁、李玲芳)